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全球汽车业陷入震荡。德国豪车制造商决定暂停向美国经销商交付新车,以应对关税带来的成本飙升。
自4月3日起实施的新汽车关税,直接导致美国进口车成本大涨,中低端车型受冲击最大。以美国市场年销量约20万辆计算,仅关税一项就可能增加数亿美元成本。
奥迪在4月7日宣布,所有在4月2日之后运抵美国港口的进口车辆(主要来自墨西哥和欧洲)将被扣留,暂不交付经销商,以避免新关税成本。4月2日前的库存车辆则标注“无额外进口费”,可正常销售。
奥迪发言人同时强调,奥迪目前在美国拥有约3.7万辆不受新关税影响的库存车,可满足约两个月的市场需求,公司建议经销商优先消化现有库存。
以2025款插混车型为例,官网显示起售价是5.8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2.41万元),如果加征25%关税,起售价可能会增加1.4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6万元),购车成本大大提升。
奥迪在美国市场本已销量下滑,关税政策又带来了新的压力。2024年,奥迪在美国的销量为19.66万辆,比上一年下降了14%。其中,奥迪Q5是最畅销车型,销量下滑23%。
就在奥迪宣布暂停向美国交付新车的同一天,英国豪车制造商捷豹路虎也宣布了同样的政策:自4月7日起,暂停对美出口整车一个月。同时已在美国囤积约两个月的库存(约10万辆),以暂时维持市场供应,避免直接冲击销量。
美国是捷豹路虎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这家车企每年全球销量约40万辆,其中近四分之一出口至美国。
面对关税,跨国车企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一些车企选择暂停出口,而另一些则计划直接涨价。大众和保时捷计划在车价中增加进口费或提高售价;法拉利、阿斯顿马丁宣布,涨价10%。
梅赛德斯-奔驰则希望调整在美国出售的车型组合,考虑撤出美国市场的入门级车型,专注于利润更高的车型,以消化关税影响。
丰田和本田则还在观望,表示暂时将维持标价不变。
特朗普曾在接受采访时称,他“不在乎”汽车制造商因关税而涨价。他表示,对外国制造汽车征收永久性关税将促进美国工厂的发展,并相信此举将增加美国制造汽车的销量。特朗普还表示,希望汽车制造商涨价,因为如果他们涨价,人们就会购买美国制造的汽车。
暂停交付新车只是短期措施,跨国车企还面临生产与供应链的长期调整。比如奥迪Q5车型目前在墨西哥生产继而出口到美国,公司正评估是否调整生产布局或提高终端售价。
特朗普曾表示,汽车关税将会是永久的,如果在美国制造汽车,则无需缴纳关税。截至目前,已有现代、日产等多家全球车企表达了将在美扩产、建厂的想法。
特朗普将现代汽车的在美投资视为关税政策“奏效”的典型案例:这家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在关税政策公布前宣布,未来五年将向美国投资210亿美元,包括新建钢铁厂、扩建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加强技术研发,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关税冲击,并迎合美国政府对制造业回流的诉求。
但汽车供应链如此全球化又如此复杂,加征关税的后果可能事与愿违——新关税实施后,反而导致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裁撤其五家美国工厂的900名员工。
4月3日,斯特兰蒂斯美洲区首席运营官安东尼奥·非洛萨表示,遭到裁员的美国工厂为动力总成和冲压零部件厂,为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两家装配厂生产零配件。受美国进口汽车关税政策影响,该公司决定裁撤这900名员工,并暂停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两家装配厂的生产业务。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特朗普的政治盟友埃隆·马斯克也对美国的关税政策提出含蓄批评。4月7日,马斯克发布了一段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著名视频,弗里德曼在视频中通过解释铅笔的零部件如何需要复杂的供应链来宣扬自由贸易,借此委婉反对广泛的高额贸易壁垒。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汽车业地震,正迫使跨国车企在供应链韧性、成本控制和地缘政治之间寻找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