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底的科技开放日上,广汽丰田某高管现场开炮,认为插电混动的本质是油电融合,而不是单纯加大油箱和电池,并指出把油箱做大是套路,能把电池做小才是真技术。那么他说的有道理吗?
丰田智能电混的优势在哪?
在这次的科技开放日上,广汽丰田详细介绍了自家的智能电混技术。
在电池技术层面,丰田凭借全新开发的锂电池系统,实现了电池体积缩小34%、重量降低44%,更小的电池体积、更轻的重量,不仅优化了车辆的空间布局,还降低了自重,提升了整体性能。以1.8L和2.0L三电系统为例,它们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综合功率也得到了提升。
面对市场上对油箱大小的争议,广汽丰田某高管认为,油箱的设置并非简单的“大”或“小”问题,而是需要综合考虑车辆的续航里程、车身结构以及空间利用等多重因素。因此,丰田在混动技术的布局上,既注重了电池的轻量化和小型化,也确保了油箱的合理设置,以满足消费者对长途行驶的需求。
当然,也有人担忧小电池容量可能带来的纯电行驶里程限制。丰田表示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使得同能量的电池包体型更小、更有利于布局,同时也保证了纯电行驶的能力。
此外,广汽丰田还透露了固态电池研发的相关信息。明确的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更高的续航里程、更快的充电速度,表示丰田混动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丰田眼中的国产插混有哪些短板?
广汽丰田某高管认为,国产品牌在插电技术上玩套路,只会把油箱做大。
他表示,部分国产插电混动车型在设计上过于依赖大容量油箱和大容量电池,以牺牲车辆整体性能和重量为代价,换取表面的长续航和低油耗数据。这种做法忽视了混动技术应有的油电协同优化,导致车辆在实际使用中无法充分发挥油电混合的优势。
而真正的混动技术应该实现油电的高效协同工作,而非简单的油电分离。他指出,部分国产插电混动车型在低速时以电驱动为主,高速时则切换为油驱动,无法实现长时间的油电共驱。这种“貌合神离”的油电协同方式,无法充分发挥混动技术的节能优势。
广汽丰田某高管还批评了国产插电混动技术在创新方面的不足。丰田等外资品牌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已经实现了混动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和高效化。相比之下,部分国产插电混动车型在技术上的创新力度不足,无法与外资品牌形成有效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布会广汽丰田通过PPT很直白地内涵了比亚迪、吉利、长城的插混技术,火药味很浓。
广汽丰田销量大跌,准备教育消费者
广汽丰田,这个曾经的合资车企扛把子,如今却陷入了销量的困境。
2022年销量突破100万台,成为唯一进入“百万俱乐部”的日系合资车企,是广汽丰田的人生巅峰,不过2023年,广汽丰田销量下滑至90.1万台,跌落速度令人咋舌。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第九代凯美瑞,市场表现并不给力,更是加剧了这一跌势。
2024年,根据广汽集团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广汽丰田5月销量仅为6万余台,同比跌幅高达17%。而今年1-5月的累计销量更是同比下滑了27.26%,预示着销量正在加速下跌。对广汽丰田来说,当前的时间节点个分水岭,下一步是止跌回升还是加速下跌,很难说。
面对这一困境,广汽丰田坐不住了,选择了炮轰国产插电混动技术,试图以此彰显自身的技术优势,并教育市场回归理性。他们强调,真正的做法应该是从消费者真实需求出发来研发汽车,而不是自以为是的教育消费者,走错路子。
然而,这种炮轰是否能够挽回广汽丰田的销量颓势,尚待观察。毕竟,消费者更关心的是汽车的实际性能、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广汽丰田需要认真思考,如何从消费者真实需求出发,研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产品,才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毕竟,销量下滑的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对广汽丰田品牌和产品态度的转变。在这个关键时刻,广汽丰田需要更加谦逊和务实,才能找到走出困境的出路。
写在最后
面对销量大跌的困境,广汽丰田选择炮轰国产插电混动技术,批评其过于依赖大容量油箱和电池,忽视了混动技术的油电协同优化,认为真正的混动技术应实现油电的高效协同,并从消费者真实需求出发进行研发。然而,消费者更关心的是汽车的实际性能、价格及售后服务,而非仅仅是技术的理论优势。小编最后还是那句话,广汽丰田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迎合中国消费者,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教育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