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奥迪汽车 > 想学零跑造车吗?我教你啊!

想学零跑造车吗?我教你啊!

发布时间:2025-04-12 23:36:14 发布用户: lequtu

零跑B10上市了,所有人全部沉默!同行看不透,媒体看不清,消费者看不懂。一个10万元的新能源SUV,把30万甚至50万元产品上还没搭载的芯片、激光雷达给你。疯了,这个汽车时代真是疯了!

雷军在汽车圈抄保时捷的后路,却没料到有人抄了雷军的后路。所有人都打着“软件定义汽车”的名义,在汽车上为了赚高利润却都在不断做加法,全忘了在中国这个汽车消费市场,10万元的汽车和1000元的手机本是一个消费群体,他们有规模有需求,但前提是满足功能且便宜,他们才是这个时代想用软件改变汽车的最大载体。

电视是这样干的,手机是这样干的,到了汽车,只有零跑这样干了,而且越干越像电视和手机行业走这条路的成功者了。我估计从2025年4月10日开始,又有一批车企研发人员私下琢磨怎么对标零跑B10了?哎,一点都不争气,中国汽车什么时候才能戒掉别人做什么、我就学什么这个毛病?对标,你得对标出高级感啊!对标的让人看出来抄袭,就没意思了!

想学零跑吗?我拿过去5年的观察和你讲讲,尝试教教你们怎么学零跑造车?

学零跑,先要学习摩尔定律。摩尔定律什么意思?软件迭代的祖宗级生存法则!找最大的用户群,花很少的钱,拥有和很贵的产品差不多的使用功能,让人用得越多,迭代越快,成本越低,循环往复。去翻翻我们几年前采访零跑创始人朱江明的原话吧,他说过,汽车的电池和芯片,未来会像手机、电视一样卖得越多越便宜。

摩尔定律都懂,但摩尔定律过去在工业制造市场是走不通的,因为制造业比的就是对供应链的控制权。尤其是汽车,如果绕不开一级供应商,你的迭代和成本话语权都不在自己手里。所以学零跑,要学的第二招,是重新梳理造车过程中“什么我自己做,什么别人来做”这个问题。

造车这件事,有些人想简单了,想着拼也能拼个车出来。有些人想复杂了,什么都想自己干。零跑走的是第三条路。在造车之前,零跑把车的所有零件拆分然后再重新组合,原则有两个,能集成的,全部按照高度集成原则组合到一起。能用底层供应链产品的,全部通过高集成、高自研的形式对供应链实现迭代、成本的控制。

B10搭载的高通骁龙8295座舱芯片与8650智驾芯片,所有人都夸配置高。肤浅!和配置根本不沾边,人家零跑要的是集成,绝不做分散的事。现在无论激光雷达还是芯片,能一颗解决问题绝不用两颗激光雷达,能和一个芯片商合作,绝不和两个合作,因为这严重影响了日后迭代,这就是零跑的高明之处。

如果光是这点聪明,供应商不会看不透零跑的算盘。和大家满脑子想的性价比不同,零跑的大杀器是电子电气架构,更直白的说是线控单元的集成能力。别忘了朱江明起家是干嘛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高度集成各种控制器,并且在密密麻麻的城市路网中达到最好的控制。你看零跑什么迭代最快?除了整车就是电子电气架构,B10都用上了LEAP 3.5,而且零跑把朱江明过去的生意逻辑照搬到汽车,不是一车一迭代,而是一个架构覆盖整个全系车型。这成本、规模和效率,不是省钱那点事了,在投入产出速度上完全碾压其他车企。

从C16到B10,在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做出价格和产品的唯一性,你以为零跑就是赚的少给的多吗?不是的,而是因为他的底层集成能力,让自己的成本比其他同质化技术路线的企业低得多,这才能在这个价位上用高通、激光雷达这些贵玩意。你看零跑的财报,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还是负的,结果四季度毛利率换算下来就超过了20%。怎么做到的?照其他车企的造车路线,没戏。

摩尔定律、高度集成,除了这两招,最后我再给所有人普及零跑造车的一个秘方,那就是创始人一定要学习朱江明的管理方式,这是软实力。

评价朱江明这个造车创始人,我喜欢用一个准字来形容。看人准、下手准、干事准。这个时代,你去看看造车企业老板都和谁在一起办公?除了销售就是战略和行政,技术与研发都和老板估计不在一个城市。朱江明创建零跑到现在,就是和技术研发在一起办公,反倒销售在另一座大厦里忙活。零跑一位研发业务单元的中层描绘过有趣的现象,其他车企无法想象的业务单元开发合作,在零跑是家常便饭,没有一个业务单元只做自己的KPI,老板的分配都是60%干好手头技术,20%想着前沿技术,20%配合其他业务。问到为什么不优先自己部门的开发?他的回答是,在技术上骗不了朱江明。

记得和斯泰兰蒂斯合作前,所有人希望零跑与另一家在中国很有实力的跨国车企走到一起,但朱江明从来都是过程中看结果。零跑内部有句话,节点不等人,这个企业把摩尔定律不仅用在内部技术协作开发上,甚至在商业谈判上也从不犹豫,这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先和斯泰兰蒂斯在海外合作,后有和一汽在国内合作。至于从前年到今天,很多人担心既做主机厂又做供应商的模式能不能走通?别忘了,朱江明是做To B生意起家的,处处有自己、处处无自己这件事上,没人比他在汽车圈更懂怎么玩。

最后说一点,想学零跑造车,除了学上面提到的这些点,还要学朱江明和零跑这家车企的耐得住寂寞。你看零跑这家车企,如果按照传统汽车这套逻辑预测它,一定都会猜错。去年巴黎车展火了后,该去广州车展的朱江明反倒去盯着工厂产能。今年本该在政策论坛找存在感,结果又提前大操大办了B10预售。就当所有人认为B10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市发布会时,零跑却又开始准备其他的事。在零跑这家企业身上,完全没有按照汽车传统逻辑去做事,他想的都是怎么适合自己怎么来,不活在汽车舆论的压力和期待中。

到今天,朱江明还是醉心技术,醉心集成,醉心迭代。至于吃穿享受,这个造车创始人的脑子里估计还没有概念。他最舒服的状态是拿着一桶泡面,和一群工程师聊技术,而且还挺有市场对象感的提出商业思路,这个思路里既有C端,也有B端。

所以,看一家车企发展是否走向正轨,别光看结果,要看过程。零跑的造车过程,早在几年前已经验证了他今天会有的必然结果。所以这个时候想起来学零跑的企业,不妨多学学零跑的软实力,别照葫芦画瓢,那太没意思了。

Copyright 2016-2024 乐趣帮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49689号-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