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奥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严谨态度和创新技术,再次展现了其作为老牌德系车企的实力与担当。在电池热失控管理方面,一汽奥迪采取了一系列精细的设计措施,确保电池包的安全性。
一汽奥迪在电芯周围巧妙地运用了陶瓷隔热阻燃材料,这种材料能够有效降低电芯之间的连锁反应,减少热扩散的影响。电芯结构上的设计同样别具匠心,防爆阀被巧妙地朝下布置,一旦发生热失控,电芯内部的热量和压力可以迅速向电池底部释放,避免了局部过热引发的更大风险。同时,水冷板中间预留的铝材质泄压槽,则能在电芯高温时有效释放压力,防止电池包爆炸起火,且热量排放方向远离驾驶舱,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了宝贵的逃生时间。
得益于这些创新设计,一汽奥迪的电池包在穿刺实验和火烧实验中表现出色,将车辆的起火概率降到了最低。然而,一汽奥迪对电池安全的追求远不止于此。在电池包的测试环节,他们同样严格把关,实验项目高达197项,远超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一汽奥迪还增加了包括EMAST振动、带温度冲击的浸水、低温短路、热扩散、滑车实验、外部火烧等在内的多项极限实验,确保电池包在各种极端条件下都能保持安全稳定。
在生产过程中,一汽奥迪对电池包的品质控制同样严格。每块电池都需要经过436项检测,下线检测环节还增加了300余项严苛实验,确保生产制造全程品控在线。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正是一汽奥迪能够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所在。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豪华品牌,一汽奥迪已经在中国市场深耕37年,销量累计突破900万辆大关,成为中国市场上第一个且唯一一个取得如此成绩的豪华品牌。这背后离不开一汽奥迪对全过程质量体系的坚持和完善。从研发、生产到测试,一汽奥迪都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每一款车型都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在生产工艺上,一汽奥迪同样追求极致。以冲压环节为例,一汽奥迪采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伺服压机生产线,确保零件质量。机盖与翼子板间隙控制在2-3mm之间,这种精度在新势力品牌中几乎难以企及。在焊装方面,一汽奥迪的焊装车间自动化率高达93.8%,拥有1123台来自德国KUKA集团的机器人,操作精准快速、质量稳定。激光焊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车身更加坚固,强度提升30%,为驾乘人员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
在整车测试上,一汽奥迪同样秉持着严苛的标准。为了模拟更极端、更真实的驾车场景,一汽奥迪打造了亚洲最大的综合性汽车试验场——农安试车场,并涵盖了黑河寒区试验场、吐鲁番热带试验基站等。通过“一场两站”的严苛测试环境与测试项目,一汽奥迪全过程模拟用户可能遇到的每一种驾驶路况,确保每一款车型在投放市场前都能经得起推敲。
除了高品质的产品,一汽奥迪还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售后服务。早在2000年,一汽奥迪就在中国市场引入了全球统一的4S销售服务体系,开创了豪华汽车品牌的高标准服务体系。截至目前,一汽奥迪已在全国247个城市拥有615家经销商网络服务体系,实现了一二三线城市的全覆盖,让每一位一汽奥迪车主都能随时随地享受高品质的售后服务。
一汽奥迪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曾表示:“造车是百年赛道,绝无捷径可言。”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燃油车时代,更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时代。在时代洪流中,一汽奥迪凭借历史沉淀下的高品质和创新技术,持续引领着豪华汽车品牌的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