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新”,有时候还是创新的“新”。蛇年启幕,在中国汽车品牌几乎人均一份“2025计划”的基础上,今年的中国汽车产业,显然会再历经一场规模宏大的升级,以行业优胜劣汰趋势为背景,常规的“卷”已经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创造优势。大厂们全面入局的背景下,2025年大家比拼的将会是“创造力”。
而作为中国TOP级车企,长安汽车在2月9日正式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为未来至少5年长安的高效发展节奏定调,从这份计划中可以看见,当一个规模宏大的传统主机厂“火力全开”后,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全行业共进步,引领全民智驾时代
一直以来,长安汽车都立志于做数智汽车的先行者,而现在长安汽车还要做数智汽车的“普及者”。
我们知道,汽车消费往往需要“需求驱动”,过去两年中国汽车在智能化赛道上打得火热,但赛道主要在高端新能源市场领域,对于大部分而言门槛较高,但要充分盘活中国智能化汽车发展的市场基础,还需要打通体量最大的亲民市场。
为此,长安汽车携手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广汽、东风、蔚来、北汽、小鹏、上汽、腾讯、英飞凌等等“中国智驾合伙人”,制定了一份“全民智驾元年”元年。在整个行业携手并进的基础上,规模效益可有效助力各大车企实现“降本增效”策略,让高阶智驾体验落地到更多“接地气”的产品上。
而按照长安汽车的规划,在2025年起,长安将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车,并在未来3年时间推出覆盖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等子品牌的多达35款新车,其中在今年8月,长安汽车将率先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与中国品牌共同引领中国智驾新纪元。2026年,基于天枢智驾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进一步实现全场景L4级功能。
当然,中国品牌向上发展依然是主流趋势。
近年来,中国大部分汽车品牌的创意都还在孵化阶段,长安已接连推出启源E07、深蓝S05、阿维塔07等9款高端数智产品,其中长安启源E07身为形态可变、功能可变、软件可变的“新汽车”,是领先整个行业的“脑洞大开”之作。
而全新发布的深蓝S05 、阿维塔07等产品也集成了诸多先进智能科技,如今站在与30余家ICT企业合作全面深化的基础上,长安汽车将进一步以“智能神器”赋能“新豪华”,打造真正有含金量、有“说服力”的中国高端豪华产品。
5年投入2500亿,强化技术底座
今天的中国汽车圈,大家都在谈论一个概念——长期主义。
无论是厚积薄发的主机厂,还是新能源汽车的风口趁势而起的新品牌,没有谁是为了赚快钱,大家都想做能笑到最后的那位。但市场有限,无法兼顾如此多玩家同时生存发展与扩张的需求,因此,想要稳固市场竞争优势,势必需要强化技术底座。
自“北斗天枢1.0”计划启幕以来,长安汽车搭建了超8万人的研发团队,基于1148亿+研发投入,取得9345件专利、并收获200余项标准。到“北斗天枢2.0”时代,未来5年长安将累计投入2500亿元,新增1万人的科技创新团队。
而长安智能汽车超级数智化平台——SDA架构,则会是长安“北斗天枢2.0”以及引领全民智驾时代的重要支撑。
具体看来,SDA架构又可被细分为6层架构。
首先是,基于长安天衡智能底盘和分布式电驱,为新汽车提供坚强有力的“心脏”和健壮灵活“四肢”的机械层,作用于更极致的车控。其中天衡底盘板块,6月首发横风稳过、强力刹车功能,10月推出侧翻抑制。
在能源层面,长安汽车智慧新蓝鲸3.0不断进化,自主打造领先电池系统“金钟罩”已经一定程度上历经了来自市场的“考核”,与iBC数字电池管家融合,有效解决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在安全层面的顾虑。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规划长安全固态电池的功能样车将在年底前首发,明年装车验证、2027年量产,能量密度400Wh/kg,续航超1500公里。在固态电池取得突破与量产之际,一方面能够有效加强汽车的续航能力,另一方面,电池作为一台新能源汽车成本最高的组成部分之一,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将让长安汽车具备更高的成本控制能力,从而在面对市场竞争时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与用户实现“双赢”。
而在电子电气架构层,当前长安已掌握超脑中央计算平台、以太环网通信等74项关键技术,并在操作系统层构建长安天域OS操作系统和智慧座舱,加上应用层长安天枢大模型的应用,在未来的量产车上,将带来更加稳定、流畅的体验,长安汽车若是有创新想法,也能在“长安专属”的智能座舱体系下更快落地。
此外,云端大数据层也将赋能SDA架构率先开启数智汽车生态开放时代
携手华为、联通,打造全球顶级数智工厂
长安汽车的创造力与前瞻性思维甚至还渗透到了生产交付环节。
此前以“新汽车”启源E07为开端,长安旗下首个线下Topspace——无人销售体验空间正式开业,新颖的运营模式让人眼前一亮。
华为、联通、长安三方联合打造的数智工厂也正式运营。作为“集中家之所长”的存在,数智工厂拥有华为提供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中国联通以5G为切入点搭建的工厂整体信息网络,以“一云一网一平台”模式,打造世界上顶级聪明的工厂和行业顶级的AI数智汽车工厂。
为了保障质量,工厂从订单生成到车辆下线,全程均可追溯,同时通过AI视觉检测技术实现精准的品质管控。而在效率方面,数智工厂800余个智能化设备,1400余个机器人,650余台智能AGV,200+全自动化工作站,赋能工厂线路灵活、柔性可扩的特色。
在此基础上,赋能“长安制造”一种独到的优势——让汽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千人千面”。
用户在线下单,动力、配置、颜色、内饰等都能有自由定制,同时透明化的制造体系让用户全程可以了解自己的车进行道路哪一步,交付周期也可自由定制,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够得到称心如意的产品之际,也免了等待的焦躁。
写在最后:电气化只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序章,在智能化的下半场,如何做好“智电融合”汽车才是关键。多年以来,长安汽车一直在为今日的厚积薄发继续力量,而更重要的是,长安汽车既有“未雨绸缪”的长远目光,又有让规划持续落地的魄力,2018年“北斗天枢1.0”的“三个100%”承诺已经兑现,随着“北斗天枢2.0”到来启幕全民智驾时代,在持续收割市场的基础上,长安的2030年集团销量500万目标不是问题。